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以下简称九院黄浦分院)13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办公室内,宋雅君面对记者娓娓道来,“看病救人对我们医生来说是分内事,这份荣誉对我而言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得知自己荣获2022年度“黄浦工匠”后,开心的同时,自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团队建设和未来规划上,“团队建设需要继续突破。”
(资料图)
宋雅君,九院黄浦分院大内科行政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获黄浦区医务工匠,黄浦区首届“最美医生”等荣誉。她用数十年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以一颗赤诚之心践行医者誓言与使命。
以工匠之心深耕临床
专业领域内,宋雅君孜孜不倦,勤耕不辍。曾以“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急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提出“无创呼吸机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救治成功率从之前的71.7%提高至93.1%。
此外,她还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多次为因误吸异物发生窒息的患者实施经气管镜困难气道异物取出术解决危机;2021年率领团队成功进行首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作为肿瘤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有效解决了肺部外周及纵膈病变的定性诊断难题,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几年来,通过科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从肺功能、气管镜等技术的空白到成功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无痛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呼吸睡眠监测、压力滴定等项目。近年来,她先后承担市卫健委和区卫健委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救患者于水火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看着经自己救治的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是医者最大的安慰。2020年武汉疫情初期,宋雅君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赴武汉医疗队;大上海保卫战中,作为船舶馆集中隔离收治点负责人,经历40个日夜,每天仅休息3、4小时,收治1895位患者,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
2022年12月,上海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激增,面对住院患者以及超负荷的门诊患者,宋雅君顶着病痛,除了做好科室管理和诊疗工作,还担负起查房、门诊、会诊等工作。
这其中,一位70多岁的老年患者令她印象深刻。该患者入院时已神志不清,据家属反映,患者还曾有脑梗塞、糖尿病、心脏病等诸多病史。宋雅君回忆说,患者当时的氧饱和度仅80%多,两肺感染近乎“白肺”,同时合并糖尿病、高渗昏迷、帕金森病、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将近800μmol/L,当时病情危急,家属已心灰意冷。经过呼吸科团队持续3周多的全力救治,患者转危为安,氧饱和度、血糖、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当时属于新冠重症,花了6周才转阴性出院。”看到患者可以面带笑容地和家属简单交流,宋雅君难掩兴奋之情。
持续深化团队建设
2019年,九院黄浦分院完成整合迁建,宋雅君作为呼吸科学科带头人,以工匠精神致力于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当时第二人民医院和黄浦区中心医院的呼吸科合并,我们总共有8位医生,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谈及学科刚成立那会,宋雅君侃侃而谈。她认为,既然要做专科,像呼吸科常用的肺功能、支气管镜这类设备必不可少,在硬件到位后,“软件”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时,宋雅君以“专科医师同质化”为目标,安排人员外出学习最新的医疗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8位医生被分到慢性气道疾病、肺癌、呼吸睡眠、介入呼吸等各个亚专科,经过细分化培训,医院的亚专科逐渐有了起色。2020年12月,医院荣获全国PCCM建设二级医院优秀单位,科室被列为第一批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眼下,宋雅君最大的愿望是医院可以成功创建三乙,“目前,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开展多项技术,在气管镜的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经验,开展到现在也做了200多例。”希望能够带领团队为区域内百姓提供专业、全面、精准、优质的全病程诊疗服务。